1959年春 ,胶片厂筹备处派往前苏联 、天津感光材料厂和汕头公元厂实习的队伍陆续回到保定。当时 ,旧办公楼 、礼堂和俗称小涂布的涂布车间已盖起来了 。三月底我厂第一个工艺车间——101涂布车间成立 ,支书郭云 ,副主任张景禹,许吉林 、庄长经、王世明 、李尚文分别任乳剂 、涂布、整理和动力工段段长。这年的五一节 ,由汕头公元厂为我们制造的浸涂涂布机 ,由验收人员护送到厂。此时厂筹备处决定 ,用这台涂布机涂出我厂第一批黑白电影正片,为建厂一周年献礼。为此车间成立了以庄长经为组长的涂布机安装小组 ,配合安装单位工作。
虽说筹备处明确了近期目标 ,但生产条件远未完备,厂里没有通蒸汽 ,也没有冷源。车间配置的是挂杆式干燥道 ,但干燥道里除了链条用木轨,传动设备和空调设备就一无所有 。干燥道的墙壁是白灰的 ,后来采用油布贴上 。合成乳剂没有大锅,只能用25升小桶 ,配上缝纫机皮带传动搅拌。合成乳剂和熔化只能靠烧茶炉的办法供热水,冷却用白洋淀的天然冰块。涂布机也有一些修改补充的地方,以适应采用进口的600毫米宽片基 。
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,车间决定在六月下旬 ,利用天气较凉的下半夜实施涂布。如果说涂布机还有台驱动电机和冷风风机 ,干燥道里就没有一台传动设备,从涂布机吸片盒过来的湿胶片 ,由人工在干燥杆上形成片环,用木叉递到链条上 ,然后由装置在旋转盘处的绞盘人力牵引。这一部分的操练由梁振华组织,搞了多次实际操作 。由于组织得当,实际涂布时顺利完成任务 。次日上午 ,由于自然干燥速度太慢 ,车间组织职工用自己的脸盆往干燥道里送氯化钙吸潮 。再过一日 ,胶片还没有干透 ,谢宜凤提出 ,把干燥道里的胶片,从吸片盒上倒回来 ,利用仅有的冷风风机再慢速地吹一遍。至此 ,涂布工段的工作才告完成 。好事多磨。胶片到整理裁切时,又遇到难题。由于裁切机是由复卷机改造的,片路长 ,张力不好控制 ,裁切胶片的直线性不合格。据说张景禹、王世明、卢群一为此非常着急。
1959年7月1日上午 ,建厂周年庆祝大会如期举行,当化工部副部长张珍在礼堂致词时 ,裁切打孔好的第一卷黑白电影正片终于有人送到了他的手上。虽说此后的几十年里,胶片厂取得过许多骄人的业绩 ,但回忆当年艰苦奋斗的历史,还是很有意义的。仅以此文纪念我们厂建厂六十周年,纪念许多已离世的领导和同事们 。